在村级组织中,党员和村干部的能力如何、表现怎样,直接决定着村“两委”班子带领群众致富的水平,更重要的是,能不能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氛围,能不能营造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藏东山坳里的一个村,“两委”班子和村民党员一起带领全村共同走上致富路。
近年来,昌都地区八宿县白马镇日吉村以实施“三个培养”活动为抓手,大力发掘带领群众脱贫的党员干部和致富能手,通过探索致富路子、组建产业协会、帮助群众致富,培养出了一批带领群众致富、推动科学发展的党员队伍。
党员探路引富。针对个别村民党员政治意识淡化、宗旨意识淡薄、党性观念不强、带头致富能力较弱的实际,日吉村党支部大力开展先进性教育,引导党员树立“自己不致富、不配当干部”、“光顾自己富、不是好干部”的理念,增强要富、先富、敢富、守法富、带领群众富意识。通过聘请县委党校教师和农牧技术人员,开展市场知识、农技知识培训,80%以上的党员掌握了一至两门实用技术。同时,采取项目支持、政策倾斜、领导挂联等办法,帮助16名贫困党员率先脱贫致富。党员泽阿随丈夫去内地参观了规模化蔬菜大棚和现代化养猪场后,积极尝试摸索大棚蔬菜种植和良种肉猪养殖,成功探索出了一套低能高效的种养模式,当年就盈利5万元。致富不忘群众,自己富裕起来的泽阿主动向群众传技术、授经验,引导群众共同发展家庭种养业。现在,村里的群众不但自己吃肉、菜的问题解决了,还有多余的产品拿到市场上销售。
能人领路带富。围绕抓大户、建基地、兴产业、创收入的思路,日吉村党支部采取“选好一个项目,培养一批能人,领办、创办示范基地”的办法,通过组建协会、吸纳能人,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活动,不断壮大发展能人经济。一方面发挥能人资源优势,让他们一头连接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一头连接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做产业结构调整的先行者、带动致富的领头羊;另一方面引导能人从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向党组织靠拢,不断壮大带领群众致富的队伍。村民加多瞅准县城基础建设项目增多的机遇,在村党支部的帮助下筹资购买了一辆半新的翻斗车,承接建材运送业务,几年下来,成为村里有名的运输专业户,他本人也在2013年加入了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并被列为村后备干部。目前,日吉村共建各类产业协会5个,协会支部1个,培育各类产业能人26人,其中12人被培养为党员,8人为入党积极分子。在产业能人的带动帮扶下,全村已建成蔬菜、生猪、藏鸡、水果等示范基地4个,辐射带动72户发展种养业,越来越多的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村干部铺路致富。按照有助于产业发展、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原则,日吉村党支部坚持压担子尽责任与教方法传经验并举,积极引导村“两委”班子成员、村民党员和后备干部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共谋经济发展路子、参加集体经济发展、宣讲党的惠民政策、带头执行党组织决策和结对帮扶贫困户等活动,着力增强推动经济发展的能力,把那些思想觉悟高、执行力较强、思想观念新,脑子活、点子多、路子宽,有感召力、有创造力的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现任村委会副主任嘎松达娃,就是2011年村委会换届中脱颖而出的党员致富能手。任职后的他,切实负起村干部责任,积极为群众联系工程项目,做好全村各种务工安排和运输车辆调度,扎实铺好赚钱路子,有效地解决了村里运输车辆多而混乱、车主各跑各的、经常出现你多赚他少赚的矛盾,形成了规模效应,极大地增加了村民现金收入,现在参与运输的村民年收入可达7万元。
日吉村现任6名村干部和村里80%的党员都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全村新确定的入党积极分子中致富能手占到95%,新发展党员中致富能手达到93%,6名后备村干部都是有文化、懂技术的党员致富能手,越来越多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党员致富能手,正成为日吉村小康路上的领头雁、科学发展的领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