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组织建设 抓经济发展 抓群众服务 抓维稳工作
江达选派党支部书记夯实基层组织建设
本报江达电(通讯员 罗剑 王艺融)江达县第一批选任村(居)党支部书记自进驻各村(居)以来,密切联系群众,沉下身、安下心,与群众心交心,做朋友,切实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扎实做好各项工作,抓好“四个中心”,多措并举,不断夯实基层基础。
抓好组织建设中心。选派干部通过健全党组织生活,与村干部交心谈心,解决村级班子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抓好发展党员工作,推进村级后备干部建设,进一步凝聚人心,增强了班子的战斗力。首先各选派村党支部书记加大从党员致富能手、回村知识青年、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培养村级后备干部力度,指定村“两委”班子成员与后备干部进行“一对一”培养,不断提高后备干部工作能力素质。其次是各选派村党支部书记召开党员大会、上党课,传授农牧民党员政治理论知识和好的工作经验方法。始终坚持从优秀农牧民群众中发展新党员,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不断改善农牧民党员队伍结构。三是坚持以党建带群团组织建设,健全完善了村级团支部、妇委会、民兵、治保调解、文教卫生等配套组织,帮助群团组织建立各项规章制度,明确群团组织各自工作职责,切实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四是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日常管理,开展各项主题教育活动。建立完善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管理制度以及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活动站点学、用、登记等制度,充分发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议事、党员活动、教育培训、便民服务的主阵地作用。充分利用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活动站点信息量大、信息面广的优势,组织农牧民党员群众培训。并在党员群众中广泛开展了“一坚定三忠于”、“三热爱三创建”、“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群众”等活动,进一步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提高党员群众整体素质。
抓好经济发展中心。选派干部充分发挥选派单位和自身的优势,千方百计把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引向农牧区,积极帮助农牧民群众发展农牧业生产和民族手工业,提高农牧业生产效益,增加农牧民收入。一是深入调查研究,理清发展思路。第一批选派村(居)党支部书记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等形式,广泛深入地了解所在村的基本情况,详细掌握了所在村户数、人口、牲畜、收入、存在困难等基本情况。二是积极申报项目,改善生产条件。选派干部高度重视抓民生、谋民利,充分发挥选派单位和自身的优势,结合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活动,申报并落实“短、平、快”项目94个,努力帮助农牧民群众发展农牧业生产和民族手工业,提高农牧业生产效益,增加农牧民收入。三是加强技能培训,拓宽增收渠道。各选派村党支部书记通过组织群众到建筑工地实习、观看远程教育视频、参加县里组织的各类培训等方式,不断增强群众致富本领。同时大力组织群众参与项目建设,增加农牧民群众现金收入。
抓好群众服务中心。大力宣传、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各选派村党支部书记通过召开群众大会、座谈会、个别走访等形式,大力宣传党的支农强农、富民惠民政策,使群众切实明白“惠在何处、惠从何来、恩向谁报”。群策群力,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选派村党支部书记积极组织群众加强村容村貌整治,建立垃圾集中处理点,加强生态保护。办实事、解难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在节庆日走访慰问困难党员、农牧区“三老人员”、贫困群众,为他们送去党的温暖和关怀。发展社会事业,提升管理水平。选派干部大力宣传国家“三包”政策,发展村级医疗室,落实村医待遇,不断提升社会事务水平。用身边的实例向群众大力宣传读书的好处,鼓励群众送适龄子女入学。
抓好维稳工作中心。选派干部高度重视维稳工作,强化群众宣传教育工作,大力宣传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和各种支农惠民政策,积极排查矛盾纠纷。定期组织农牧民党员群众学习中央关于新时期西藏工作指导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实际大力开展感党恩教育和新旧西藏对比教育。各选派村党支部书记结合各自村实际,研究制订了维稳应急预案,落实值班执勤制度,组织农牧民党员群众成立护村队,认真做好外来人员、车辆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