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28

昌都地区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着力破解 “一薄弱”

2014-04-25 11:13 来源:昌都地委外宣办 点击:0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昌都地委针对“四风”“两问题”“一薄弱”“六不强”等问题,紧紧围绕抓基层打基础这一目标,采取四项措施,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努力破解“基层组织薄弱”这一难题。
   坚持在干部队伍建设上出实招,进一步夯实执政基础。一是强化思想政治建设。针对部分党员干部在维护稳定中面对大是大非不敢亮剑、危急时刻不敢挺身而出,在带头发展中思路不广、办法不多,在服务群众中法律意识淡薄、能力素质不强等问题,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站点、党校等作用,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做到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在反对分裂、维护稳定、加强民族团结上头脑清醒、立场坚定,在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上不断解放思想、创新理念;二是选优配强领导班子。突出政治标准、强化重点管理,着力优化结构、树好用人导向,采取调整配备、强化培训、加强管理等措施,着力选拔政治坚定、驾驭全局能力强、敢抓敢管的优秀干部担任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党建专职副书记。同时,大力实施“领头雁”工程,继续深入实施第二批选派千名优秀干部加强村党组织建设工程, 从地、县、乡三级机关选派564名优秀党员干部到村居担任党支部书记,实现了1142个村居全覆盖。三是加大干部培训力度。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沉下去相结合,认真抓好换届新任乡镇党委书记和村居党支部书记、主任加强社会管理轮训,基层公安、初任公务员等集中培训工作。加大干部教育培训投入力度,派遣基层干部到内地发达地区和援藏省市企业考察学习,干部培训阵地建设取得了新进展。
    坚持在实体经济发展上求实效,进一步破解增收难题。一是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找准发展路子,引导和帮助村级组织因地制宜地搞好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广“支部+协会”、“公司+农户”等工作模式,帮扶村居组织开发符合实际、投资小、见效快、易经营管理的集体经济项目,不断促进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二是开展技能培训。结合热血青年爱国成才创业工作、强基惠民驻村工作等活动,积极搭建培训平台,充分利用农村远程教育站、党校等基地,组织特色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以及自主创业等技能培训,不断提高群众致富本领。三是发展集体经济。以实施“标杆”工程为抓手,整合全地区力量,以项目管理和品牌建设的模式,积极引导发改、住建、水利、农牧、交通、农发等职能部门发挥自身优势,采取政策倾斜、项目帮扶等多种形式,依托当地区位、产业、人力等资源优势,指导和帮助基层组织因地制宜制订发展规划,组织引导群众发展特色产业。截至目前,全地区各级党组织理清发展思路1843条,发展集体经济项目83个,投入资金2800余万元。
坚持在基层阵地建设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一是机关标准化。加快乡镇办公用房、周转房建设步伐,统一制作乡镇内设机构衔牌,达到乡镇“五有五上墙”的标准,扎实推进“四小”(即:小食堂、小浴室、小温室、小娱乐室)工程建设,着力改善乡镇干部办公、生活条件。进一步完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配套设施建设,按“三室齐全、八项配套”和“九有”的标准,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二是运行规范化。认真落实《昌都地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管理使用办法(暂行)》,定期对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督促检查,认真做好公共财物登记工作,确保了活动场所的及时管护和正常使用。三是干部正规化。对乡镇职能进行科学定位,认真开展乡镇干部“一岗多人和一人多岗”的设岗定责工作,确保“有机构、有人员、有职责”,解决乡镇“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实现了乡镇职能由行政推动型向综合服务型转变。进一步健全完善乡镇、村居干部坐班制度,落实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督促严格履行工作职责。四是制度完善化。健全了领导干部包片包村、活动场所建设使用管理、设施设备管理维护、经费保障、党务公开、政务公开、财务公开、党员目标管理、党员学习教育、发展党员工作、党内激励帮扶等制度,加强了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有效维护了制度的严肃性,实现了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管物”。截止目前,各示范点共改扩建基层组织活动场所49个,投入资金865万元。
   坚持在维护稳定工作上动真格,进一步完善长效机制。一是开展宣传教育。各基层党组织深入开展新旧西藏对比教育、“感党恩、算富帐、求发展”、“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等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坚定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不断夯实维护稳定的群众基础,二是完善维稳制度。根据社会稳定工作需要, 制定完善了维稳工作制度、报平安制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巡逻值班等相关制度,建立了社会管理工作台帐,全面推行“三个全面掌握”工作机制,通过建立“信访日”、“接待日”或举办“现场调解会”,争取把纠纷化解在基层、把矛盾解决在村里。截至目前,已开展各类宣讲活动1400余场次,受教育群众76000余人次。建立健全完善维稳工作制度1240余项(条),各级党组织定期开展“家访”和矛盾纠纷摸排工作,排查调处矛盾纠纷1465起。
整�)���H�> �Q3 �。通过扩大帮扶面、深化帮扶监督,真正了解到实情,真正反映民情,真正帮一户群众,办一件实事,解一方难题,赢一方民心。
   搭连心之桥,密切干群关系。搭建亲民平台,开展“书记群众面对面”活动,各县县委书记、县长每年深入各乡(镇)、各重点寺庙召开1次以上群众(僧尼)大会,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每年深入各村(居)、寺庙召开1次以上群众(僧尼)大会,拉近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认真了解群众(僧尼)所思所想所盼,重点解决上学难、就医难、出行难、饮水难、就业难、增收难、看电视难等事关群众(僧尼)切身利益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化解民怨,调处矛盾,密切干群关系。

南宫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