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ovx class="ujtbwq"></ahovx>

南宫28

情真意切系藏东 身体力行搞建设

2014-04-27 15:03 来源:今日西藏昌都 点击:0

 情真意切系藏东  身体力行搞建设

----昌都地区建设局副局长柯苇同志的先进事迹

柯苇,男,重庆人,197011月出生,19917月参加工作,1996.12入党,研究生毕业,原重庆市渝中区市政管理局副局长。作为重庆市第六批援藏干部,现任昌都地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的柯苇同志,自进昌开展援藏工作以来,始终牢记党中央、重庆市委的重托,不辱使命,以孔繁森同志为榜样,以老西藏精神为标杆,把对口援藏工作作为己任,坚守为昌都人民造福、为重庆人民争光的援藏信念,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入基层搞调研,积极参与昌都重点项目建设,赴重庆衔接沟通,引进资金和技术,牵线搭桥,发挥出了援藏干部的桥梁纽带作用,为昌都的住房城乡建设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树立了重庆援藏干部的良好形象。援藏期间分别荣获优秀党员、党风廉政先进个人称号,被推选为昌都优秀后备干部(昌都40多名援藏行政干部中2名之一)。

一、讲学习,持之以恒,字当头

20107月,刚刚进藏的柯苇同志,怀着对援藏工作的特有情怀,为尽早适应新的生活工作环境,他把学习放在第一位。一是虚心向地区和单位同志学习。以甘当小学生的精神,加强对政策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向领导和同事学、向老同志学,从实践中学,持之以恒,不耻下问,为尽快融入昌都,进入工作状态、全面开展各项工作打下了坚持的基础。二是认真学习上级文件精神。全面系统学习了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全区经济工作会议、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地委扩大会议精神,认真学习了胡锦涛、习近平、陈全国等领导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掌握中央关于新时期西藏工作的指导方针,领会精神实质,在工作中体现了较高的理论水平。三是立足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实际,深入思考、学以致用。同时,自觉学习单位内部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制度,全面掌握住建系统各项业务的办事规则和办事流程,为顺利开展各项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工作之余,他还虚心向同志们学习,主动找领导和科室负责人交心谈心,了解局党组成员的分工、全局工作的特点、思路和各科室的职责职能,边学习、边思考、边总结,把所学所感用于指导自身的工作实践。四是在工作中不断总结提炼。他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工作经验,先后撰写了10余篇学习心得和体会文章,《为昌都跨越式发展做贡献》、《对昌都地区旧城改造的建议》、《昌都地区建筑业发展管理的思考》、《第一次下乡经历》、《高原大山上的电塔》等文章还先后在《援藏会刊》、《藏东论坛》等刊物上发表。

二、顾大局,敬业奉献,字为先

援藏两年多来,柯苇同志顾全大局,克服各种困难,积极主动参与全局的各项工作。一是主动参与各项建设工作。先后参与了达因卡到烈士陵园市政道路修建、地委行署大院建设规划、卡若区廉租房周转房建设选址、地区公安处看守所大门修建整改等工作。同时还代表地区工作组深入各县,参与开、复工工程的检查和督促、教育两基迎国检的调研工作,以及安居房基层群众信访调查工作等等,进一步熟悉了昌都地区区情和建设局的工作范围、职责和程序。二是积极组织实施昌都地区城市发展规划编制。为实现昌都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根据西藏自治区常委昌都地委书记罗布顿珠要求,在24小时内组织重庆2个规划设计院10名规划专家赴昌都参与规划调研和编制,要在4个月内按照超前、创新、高规格、高品质要求编制昌都城市建设性详细规划。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作为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的他,牺牲了大量业余休息时间和2个月的休假,经常冒着严寒、通宵达旦工作,撰写了《昌都城市发展规划实施方案》,联系和组织重庆具有甲级资质的设计院完成了8项规划编制工作,得到地委和行署主要领导的肯定。三是勇于承担任务,推动昌都建筑设计院改革。为加快推进昌都地区建筑设计院的改革,全面提高该院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抢占市场先机,根据地委、行署的总体要求和局党组的安排,由该同志牵头负责设计院的改革。本着快速提高院内的设计、服务、管理水平,他通过开展个别谈话、集体讨论等方式,客观真实地掌握了设计院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同时带领地区建筑设计院的同志赴重庆、成都、拉萨等地11个设计院考察学习,一方面学习先进设计院的技术和管理,重新制定了设计人员分配体制和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加强深度合作,先后与成都设计院、重庆机三院签订了合作协议,解决了设计院在技术人才的缺乏和设计图纸的把关等问题,有力地推进设计院的全面发展。四是竭力做好重点项目前期工作。该同志为昌都地区能申请到4条市政道路和两座桥2.6个亿资金的项目,要在短短几天要报可研资料,由于时间太紧,在拿不到机票的情况下,他为了昌都的发展倾注全力,二十四个小时没有休息一刻,冒着冰天雪地、昼夜不停地开车赶到重庆设计院送资料,并与设计人员一道加班加点按时完成了项目前期任务。一路上翻了十几辆车,交警都劝他们晚上有暗冰不能翻山,但他还是为完成任务冒着生命危险赶路,真是让人感动。

三、走基层,民生为本,字于心

作为援藏干部,该同志深知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当地群众谋福祉是援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援藏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抱着这种信念,他不怕苦、不怕累,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掌握社情民意,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深入群众中搞调研,力所能及地帮助农牧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一是深入乡、村调研,了解农牧民生活生产状况。在援藏两年多的工作中,克服路途遥远,路情复杂和危险等困难,先后到昌都地区所辖的11个县36个乡52个村,开展安居工程、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和信访调查研究等工作,深入148户农牧民家里调查,真实了解和感受了藏族农牧民的生活和生产情况,一方面帮助部分县保障房建设提出了新的思路和理念;另一方面帮助部分未享受全额安居工程待遇的农牧民落实了相关待遇,真正实现了体民情、解民忧的目的。二是快速解决了邦达街居民饮用水问题。昌都镇邦达街400多户居民多年反应饮用水困难的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该同志接到任务后,与居委会干部一起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和情况,组织召开相关部门的协调会,明确各自的责任并到现场勘查,到无自来水的居民家里了解情况,理清了化繁为简的工作思路,加快落实资金、设备材料以及施工人员队伍,不到一个月时间,解决了下邦达街60户居民常年无自来水的问题,帮助上邦达街350多户居民也解决了两天供一次水的问题,从中化解了干群矛盾。三是竭力协调干部群众住房翻建问题。昌都马草坝昌津桥旁在河边斜坡上,三户老干部长期反应批了地,又无法修建房屋的问题;另有四户居民反应房屋修建时间过长,急切希望翻修,多年上访,地委行署感到十分头疼。该同志组织相关人员多次深入现场调查了解,并查阅了大量资料,提出在现有的土地整治基础上,按照规划要求和每户审批面积制订了新的设计方案,得到了地区行署的肯定。四是消除桥梁安全隐患立竿见影。70年代修建的昌都镇西大桥被检测为危桥,为保证桥梁的安全运行,该同志下午开会接到地区行署确保桥梁安全的指示,会议结束就立刻组织协调相关力量,冒着严寒和饥饿,一直呆在现场指挥安全防护设施和标识的施工和安装,直到凌晨2点,相关的安全设施安装完毕,才放心地回家睡觉,确保了昌都车辆安全通行和桥梁的安全,得到昌都行署领导和群众的称赞。五是为地区教育两基迎国检出力。该同志先后深入对口帮扶的江达县,走访了江达县16所中、小学校,实地调查了解了江达县教育两基迎国检有关情况,听取了江达县教育两基迎国检工作汇报,帮助部分学校解决了公厕整改、改建校舍地勘不及时、安全设施缺乏以及经费不足等实际问题,自己也主动为两基迎国检工作捐款1000元。该同志还从自己的补贴中每年出资2000元,与重庆援藏干部共同资助10多名特别困难学生家庭。

四、好思考,建言献策,字于勤

作为援藏干部和局党组班子的一员,该同志在事关改革发展、民生等重大问题上,勤于思考,利用自身的特长和平时所调查掌握的情况,积极建言献策。一是为昌都大庆建言。在庆祝昌都解放60周年大庆大庆成果展的征求意见会上,针对昌都的地理人文等实际情况,提出了4个方面的建议,得到与会领导和同志们的肯定。二是为昌都长远发展献策。结合昌都实际,就昌都如何抢抓机遇、贯彻科学发展观,结合昌都地区的实际,撰写了《实现昌都跨越式发展的建议》,提出了6个方面的建议:1、在全地区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实现昌都跨越式发展的大讨论。2、定期组织到周边地区或省市学习调研,开拓发展视野。3、开展主题发展年活动,集中力量办大事。4、通过协调和争取,取消不能对外开放的禁令。5、加大争取铁路项目的立项和实施力度。6、实施地委、行署及相关地县级部门搬迁,拉动昌都经济快速发展等。三是为昌都旧层改造建议。针对昌都可用地面积小、限制了昌都城市发展的现实,如何就昌都现有的旧城区进行集约性开发和改造,提出了《关于对昌都地区旧城改造的思考》,同时深入到昌都类乌齐县,对县城下一步街区风貌改造、饮水工程改造、宾馆改造、人居环境建设等项目进行了认真考察,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得到县领导班子的称赞和肯定。四是立足工作岗位引进内地先进经验。针对局里现有的工作实际,积极向局党组建言献策,就建筑执法、建筑测绘测量、人才培训、组织建筑系统干部赴发达地区开展培训和考察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并撰写了《昌都地区建筑业发展管理的思考》。

五、架金桥,不辱使命,字至上

援藏一年多来,该同志充分发挥援藏干部的桥梁纽带作用。一是组织昌都住建系统干部赴重庆考察培训。积极与与重庆相关部门协调沟通,组织昌都各县建设局长和地区建设局科长共计15人赴重庆培训考察,先后到规划、建设、人防、房产、市政等部门进行了12天的培训考察,免除了所有考察干部的衣食住行16万多元费用,使昌都住建系统干部进一步开阔的视野,提升了向内地先进学习的动力。二是主动出击,住建系统援藏工作取得实效。为住建系统援藏工作取得实效,给予昌都住建局带来更多的物质支持、经验交流技术援助,该同志于今年6-7月先后赴天津和重庆住建系统9个厅级单位,与各部门相关领导座谈和磋商,以及情感沟通,最后初步达成十二五期间资金、项目、设备共计3-500万的援助,也为下一步推动两市与昌都地区的交流,加深友谊打下基础。三是引进重庆技术,做好桥梁安全评审。为全面掌握昌都镇现有70年代建成的五座市政桥梁的安全状况,为桥梁的使用和管理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该同志联系重庆市勘测院,通过组织多名专业技术人员的现场踏勘和数据资料采集,配备先进仪器进行现场检测和荷载试验,形成了检测初步报告,并组织西南知名专家进行了评审,对每座桥梁提出了整改意见,为昌都城市桥梁的安全系数提供了可靠依据。四是主动为昌都住建局引进项目、资金、技术。为完成西藏建设厅下达的十二五市政规划编制任务,该同志主动与重庆市的相关部门和领导联系,亲自上门协调沟通,并带领重庆规划院的专家团赴昌都考察调研,最后高质量完成编制工作,为昌都的发展理清了思路,提升了认识,受到自治区建设厅和地区领导的好评(整个编制项目为昌都地区免去了60万元编制费用);同时该同志为昌都建设局先后争取援藏资金38万元;先后协调、组织重庆多家设计院专家赴昌都,开展《昌都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昌都城市设计》、《昌都第二水厂工程》等项目的评审,还组织重庆市规划局博士到昌都开展了《城市规划发展及城市规划管理》的讲座,在专业技术方面给予了昌都的大力支持。

南宫28